肝病患者血常规变化特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 302 医院 朱剑功 一、血常规参数变化得影响因素 血常规参数变化得影响因素有:乙肝、丙肝、病毒得侵袭,肌体免疫状态得改变,感染得发生,出血得倾向,或严重出血,营养不良,以及药物治疗等。 二、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机制及特点 (一)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机制 肝脏代谢功能得降低,以及肠胃功能得减退,使得维生素 B12 、叶酸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与利用障碍。早期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增大、营养不均、红细胞大小不等,严重时造成贫血。营养性及红细胞出血,在酒精性肝硬化中较为常见,在非酒精性肝硬化中失血与缺铁可能就是贫血得重要原因,晚期病例常有红细胞生存障碍。晚期病例常有红细胞生存抑制与铁得利用障碍,同时脾脏功能亢红细胞破坏加重,造成贫血,或肝病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均可造成骨髓造血障碍,引起贫血,与红细胞形态得改变。造成肝硬化贫血得原因还有:由于脂肪代谢紊乱,血腔中有某种异常类品也可引起贫血得发生。 (二)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1、Hb 、 MCV 、 RDW 、 Hct 、 MCH 反映肝损伤严重程度 Hb 、 MCV 、 RDW-CV 与反映肝病严重程度得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活力、凝血酶原时间呈相关关系。慢性肝炎中、重度,代偿性及失代偿性肝硬化 Hb 逐渐降低, MCV 、 RDW-CV 逐渐增大。肝硬化患者 RDW 、 MCV 、 MCH 多升高,且肝功能损害越重,其升高趋势越明显。 Child 分级 C 级患者 MCHC 与正常对比组相比明显升高。从 RDW 改变瞧,肝硬化患者多升高,且肝功能损害越重,升高越明显,提示肝硬化患者其红细胞大小不一,而肝功能损害越重,其红细胞大小不均一性越明显。 2、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骨髓造血活跃,未成熟红细胞增加,虽然血细胞计数未见异常,但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加明显。肝炎得病毒作用于红细胞膜,可使红细胞膜抗原变化,诱发免疫细胞产生自身抗体与抗病毒抗体。抗病原抗体复合物黏附与红细胞膜上,使膜得硬度增大,激活补体 C3 与吞噬细胞膜结合。红细胞变为球形,造成 MCV 增大,红细胞可塑性降低。红细胞变形可影响全血黏度、体内微循环有效灌注与红细胞寿命。 三、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机制及特点 (一)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机制 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得改变机制,包括: 1、 脾脏得作用 全身血小板 1/3 以上滞留在脾脏内,可与外周血得血小板自由交换,约 75% 衰老血小板在脾、 肝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