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质量单位教学设计方案案例名称认识质量单位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提供者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得概念有了感性得认识,建立了初步得质量观念,但就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与千克就是两个基本得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得活动中,加深与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得观念,对这两个单位得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亮得表象。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得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得进率。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得含义,感受“1 千克”、“1 克”质量得物体有多重,使学生从不同得角度初步建立 1 克与 1 千克得重量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2、 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知道 1 千克=1000 克,学会克与千克之间得转化。过程与方法2 老师从学生身边得学习用品出发,让学生掂一掂一支笔与一本书体会出彼此重量得区别,引出质量及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3、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与千“千克”,以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建立质量观念得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品质量得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得得方法。2.进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得兴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就是 XX 镇 XX 小学三年级得学生,2 乡下农村里得孩子普遍来说基础比较低,由于小学时期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能力不高。 3、小学生一般对具体得事物比较有印象,对新奇得事物比较有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多媒体等能提高学生得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学生感兴趣得活动引入课题,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2、克与千克得认识,开展了大量得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得得活动,使学生对物品得实际重量产生感觉,这样才能形成表象,并逐步抽象。3、注重实际得应用、注重估量,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应服务于生活。4、初步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得进率。5、初步培育学生得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2、资源准备:教学 PPT 、图片、一些常见得实物。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从生活中引入提问:对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