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及处理流程图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 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发生在输血时、 输血后 24 小时甚至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按发生时间可分为:即发型输血反应和迟发型输血反应; 按免疫学可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其中 免疫性输血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5)输血后紫瘢;(6)血小板输注无效;(7)循环负荷过重;(8)肺微血管栓塞;(9)溶血性输血反应;(10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2、医务职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及时发现埋伏的输血 不良反应症状。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护士应随时窥察病人的情况, 特别在输血开始的 5-15 分钟,护士应注意严格窥察患者情况, 是否有体温升高、过敏反应、尊麻疹。输血后紫瘢、休克、全 身出血、血红卵白尿、少尿或无尿等,输血结束后,仔细搜检 静脉穿刺部位有没有血肿或渗血征象。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 改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 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 录;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发生疑心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后,立即停 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同时抽取病人血 样5ml(1ml 用 EDTA 抗凝,4ml 不抗凝)连同血袋一起送回 输血科检测阐发;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 反应由血管溶血引发,尿中含血红卵白)。三、医务人员应掌握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处理 措施。1、输血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皮肤痘痒伴潮红或尊麻疹是 过敏反应,多为对血浆蛋白过敏。处理方法是:停止输血, 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静注地塞米松,再次输血时应选 用洗涤红细胞,避开输注血浆及其成分2、输血性发热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 非那根或地塞米松可使临床症状迅速得到缓解。3、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痛苦、 面色发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色;或在全身麻醉状况下,手术 视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病人发生不明缘故原由的血压下降 均招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血、抗休 克、避开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