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环境管理主要管理活动: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环境管理计划、运行控制、环境检查与监测、应急管理。1 环境因素辨识、评价1.1 项目开工前:由项目部环境工程师收集整理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法律规范等文件,形成法律法规清单,同时报上一级环境主管部门。1.2 开工后 10 天内:由项目部环境工程师辨识施工生产活动中环境因素,形成《项目环境因素清单》(ZJSJ-XB-HJ-1),组织各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形成《项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ZJSJ-XB-HJ-2)并报上级环境管理部门。当项目施工活动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并上报。2 环境管理计划环境管理计划在工程项目开工后 25 个工作日内完成。报上一级环境管理部门审批。具体编制要求执行《中国建筑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导则》和《中国建筑环境管理节能减排管理条例》相关内容。3 项目环境管理运行控制3.1 成立“环境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为项目环境管理第一负责人。相关人员职责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导则》落实。3.2 培训教育与宣传活动由项目部生产经理负责组织,环境工程师协助。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并制定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3.3 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要求由项目技术部门通过技术交底或专项交底等方式实施。交底的内容包括: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目标、具体方法、验收标准,责任人等,交底结果应形成记录。4 环境检查与监测4.1 项目部由生产经理组织(或委托权威机构)对项目重要环境影响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与监测,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环境管理应将现场管理范围内的供方和分包单位纳入统一管理。4.2 项目部环境工程师定期对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噪声、粉尘、光污染、砼消耗、木材消耗、钢筋消耗和水电等能源消耗等进行重点监测和统计。建立项目节能减排管理资料档案,如实记录和收集节能减排活动的资料。完成《施工项目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ZJSJ-XB-HJ-3)、《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绩效统计表》(ZJSJ-XB-HJ-4)每月25 日前完成上报工作。4.3 每年一季度项目部环境工程师依据日常环境管理绩效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环境管理评价,将上年度监视和测量结果、评价记录提交上一级环境管理部门。5 环境应急管理5.1 除一般常见环保管理因素识别外,应对化学品泄漏、防洪、水浸、暴雨、特别气象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结合项目实施管理要求实行必要的应急准备及措施。5.2 环境管理应急预案应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总工程师以及其他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