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槎的处理难点作法为解决构造柱的几何尺寸偏大和不漏浆的问题。实行以下三项技术措施:(一)在选材上面做文章,对砖进行选择,长度接近标准的砖用在构造柱边作丁砖,长度偏长或偏短的作顺砖。(二)为保证墙体正反手墙的平整度符合要求,采纳反手线砌正手墙的方法来控制,基本保证了砌体厚度的一致。(三)考虑到砖和模板都是刚性材料,在砖与模板的结合面之间无法控制漏浆问题,为此用 1.5mm 厚 1~2 层吸塑纸贴在砖砌体两面的马牙槎处,在砖与模板之间增加了一道柔性材料,既填平砖面平整的不足,又杜绝了漏浆。马牙槎%拉结钢筋60构造柱51 r>7,砖墙马牙槎布置示意图二、墙柱与梁节点处理措施为了克服墙柱与梁接头出现缩颈、夹渣的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下列有效措施:(一)在模板支设前,按结施图准确计算出各构件的几何尺寸,便于模板的精确配制。(二)构件尺寸不符合所使用模板模数时,则采纳木材或其它材料配制。辅助模板必须与钢模(或自制定型模板)连接平整(平滑)牢固。(三)墙柱支撑与梁板支承架连成整体,以增加其刚度和稳定性。三、麻面处理1、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2、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洁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4)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3、预防措施(1)模板面清理洁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洁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4、治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 1: 2 水泥砂浆抹平。四、蜂窝处理1、现象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