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沟通的意义。方法与过程:通过事例进行分析说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总结,利用故事激发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沟通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重点和难点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课前准备老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学生:收集和社会行为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传说公元前 202 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 X 用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你知道张 X 用什么方法让蚂蚁排成字吗?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2 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思考,各种猜想。回忆童年生活、查资料、讨论、总结。 1 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等。 2 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对学生的总结加以补充,并归纳出以下两点: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2、多媒体播放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3)一群蜜蜂4)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提问:牧羊人是如何放羊的?)请学生分析这些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并总结出共同特点。 1、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总结如下: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2、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如: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