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法律规范化,制定本制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二、职责1、生产运行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公司内部风险评价准则,考核、验收各单位风险评价、控制效果。2、各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负责各级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更新。3、各级岗位人员应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三、风险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1、各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2、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3、全员以班组为单位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4、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逐级进行审核签字后,提交本单位评价组织。5、评价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6、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评价组织成员必须实施现场检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7、评价组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8、各单位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分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和管理。四、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2、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法律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实行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4)个体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危害。五、风险等级的分级管理1、确定为巨大风险等级的,由公司进行管理。各单位逐级审核风险控制措施,由公司主管领导最终签字确认。生产运行部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巨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2、确定为重大风险等级的,由分公司进行管理。分公司逐级审核风险控制措施,由分公司主管领导最终签字确认。分公司主管部门监督控制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