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农业执法规划 总体要求: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执法管理在于作为。要根据“常”有新意、“新”有特色、“特”有亮点的要求,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目的,以法律规范化建设为载体,深化开展打击农业违法行为,突出抓好“打假护农”系列集中执法行动,健全农资质量预警机制,努力开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新局面,为打造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 工作目标:巩固和健全农业执法体系,争取 2025 年达到并通过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验收; 全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4 次以上,处罚结案率 96%以上,办案正确率 100%; 抽检农业投入品样品 250 批次; 抽检农产品 200 批次; 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工作要点: 一、深化农业执法法律规范化建设。根据省农委《关于开展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苏农法【2025】3号)的精神,加强我市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使我市农业执法成为一支执法装备完善、执法行为法律规范、反应迅速、执法有力、全省领先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使之更好的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好的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力争在 2025 年度率先通过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验收。 二、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为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资,节本增效,防止因使用不当造成农业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我们将继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教育农民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根据农药使用规定使用农药,提醒农民在购买农资时注意索证索票,增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推举一批放心农资产品。 三、加大打击违法行为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将组织 4 次以上专项整治行动。每次行动有部署、有方案、有总结。一是开展农资市场动态监控活动。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在不同的时期有的放矢对各类农资进行市场检查,并建立检查档案,及时发现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经营主体进行教育或处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可疑农业投入品实行质量抽检,对存在问题的责令经营主体不得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罚。通过实行农资市场动态监控,有效的避开假劣农资流到农民手中,确保不发生因使用假劣农资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二是突出农业投入品检查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