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汽轮机生产技术监督工作计划一、基础管理1、健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建立班组生产技术监督网络,落实职责,每月召开技术监督总结会。2、健全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完成以下制度的编写:(1)技术监督工作制度。(2)安措与反措管理制度。(3)事故调查与分析制度。(4)设备交接和验收管理制度。(5)汽机监督报表和异常情况告警制度。(6)技术沟通与培训制度。3、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健全设备台帐。(1)符合实际情况的汽机系统图。(2)汽机设备台帐安装使用说明书、出厂试验报告、交接试验报告、产品证明书和随设备供应的图纸资料。(3)设备缺陷统计资料和缺陷处理记录,事故分析报告和实行的措施。4、进行二十五项反措执行情况自查。依据二十五项反措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措施中注明责任人、完成时间、验收人等。5、完善异常处理程序。利用以下方式进行:(1)每月利用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报表,报表数据准确,分析具体深刻。(2)出现异常情况报告相关领导;若本公司暂不能处理可利用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通知技术监督讨论部门,分析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影响机组正常运行需通知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寻求技术支持。(3)具备告警条件启动技术监督告警程序。6、专业人员技术沟通与培训。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技术培训或技术沟通活动,保证专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二、项目管理1、振动监督1.1 日常振动监督1.1.1 机组正常运行和起停过程中对振动的监督分为每日监督和每月监督。假如振动异常,监督周期应当缩短。每日监督工作由运行人员负责,记录在专门的记录本上;每月监督工作由汽机监督专人负责。1.1.2 日常监督的内容包括各轴承和轴的振动、轴瓦金属温度,轴承油压和回油温度。记录中还应包括机组负荷(或转速)。蒸汽参数及真空、轴向位移,汽缸膨胀、润滑油温等参数。起停过程还应记录升速率、真空破坏情况、各临界转速下的最大振动。为避开工作的重复,以上内容反映到运行的日常记录表中。1.2、振动评价准则1.2.1 振动的评价准则及限值应按制造厂的规定来确定。1.2.2 振动在报警状态下,机组可运行一段时期,但应加强监视和实行措施。如振动值需放宽,应由厂总工程师核准。1.2.3 机组在起动过程和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动限值最大不超过规程规定,如振动值需放宽,应由厂总工程师核准。1.3、故障诊断1.3.1 当机组振动不合格时,根据机组运行中振动变化特点及频谱分析结果,可选择一些运行参数(如转速,负荷、励磁电流、真空、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