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讲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一 辛亥革命一、酝酿和爆发1.背景:阶级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2.条件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上(b)1905 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 会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军事上组织和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3.爆发:武昌起义——(b)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领导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主体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早期革命思想的宣传和武装起义在内的一系列革命行动的总称。 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b)1912 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以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颁布:1912 年 3 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主要内容及影响(1)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国民享有民主权利,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实践。(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而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参议院可以选举、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以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国务员可以凭借责任内阁制牵制总统,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与要求。3.意义: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不能等同于人民当家做主,主权在民实际上是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四、结局及评价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得以成功的原因:玩弄两面手法、立宪派的支持、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中国社会性质未得到根本改变。2.辛亥革命的性质及意义——(c)(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1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不是中国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