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所部属高校明确中文简称:“地名+大”居多澎湃新闻 7 月 3 日报道,南昌大学 6 月 30 日在其官网发布的《南昌大学章程》中,将“南昌大学”简称为“南大”,与在 2025 年经教育部核准的《南京大学章程》中“南京大学”的简称重复,引发舆论争议。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公布章程,其中大多会在第一章节中介绍学校的中英文校名及其简称。这一做法源自 2025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5-2025 年)》提出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基础性工作的要求。随后,在 2011 年 7 月 12 日,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其中第 2 章第 7 条规定了各高校章程应按高等教育法规定载明的内容,其第一点便是“学校的登记名称、简称、英文译名等,学校办学地点、住所地”。上述暂行办法于同年 11 月 28 日发布,规定“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25 年 9 月教育部发布《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 2025—2025年)》,该计划称,进入国家“985 工程”的高校要在 2025 年 6 月底前完成章程起草工作;“211 工程”高校要在 2025 年底前完成章程起草工作,所有高校要在 2025 年底前完成章程起草工作。澎湃新闻查询教育部官网发现,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暂行办法实施后第一个由教育部核准章程的高校。2013 年 11 月 28 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1 号(中国人民大学)》,其审议通过的《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便写明 :“学校名称为中国人民大学(英文名称为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 RUC)。”但《中国人民大学章程》全篇并未提到其中文简称。截至 2015 年 7 月 5 日,教育部官网共发布了 84 所高校的章程核准书。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均提到了学校简称。比如东南大学简称“东大”、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中大”等,一共有 70 所部属高校在章程明确规定了中文简称。其中,有的高校规定了不止一个简称,比如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或“西北工大”,而南京农业大学则更是一口气规定了 3 个中文简称及两个英文简称,分别是:“南农”、“南农大”、“南京农大”及“NJAU”、“NAU”。由于高等教育法并未对高校简称作出规定,所以高校的简称既符合长久的使用习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有的部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