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后一次演讲》读书分享心得

《最后一次演讲》读书分享心得_第1页
1/3
《最后一次演讲》读书分享心得_第2页
2/3
《最后一次演讲》读书分享心得_第3页
3/3
《最后一次演讲》读书分享心得原文: 抒情之作,宜紧凑也。既能短练,自易紧凑。王渔洋说,诗要洗刷得尽,拖泥带水,便令人厌观。边幅有限,则不容不字字精华,榛芜尽芟。繁词则易肤泛,肤泛则气概平缓,平缓之作,徒引人人睡,焉足以言感人哉?艺术之所以异于非艺术,只在其能以最经济的方便,表现最多量的情感,此之谓也。何以知律诗之体裁之具有紧凑之质哉?此当取排偶句——律诗之特点——考察之。凡排偶之句总宜屏弃虚字,而以名、动、形容、状等词构之。盖虚字无意义,何以属对?实字则易于骈物比事矣。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红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金蟾 qie 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万顷烟波鸥世界,九秋风露鹤精神。" "乱山孤店雁声晚,一马二童溪路秋。" - - 摘自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少年中国说, 读书分享: 闻一多(1899 年 11 月 24 日-1946 年 7 月 15 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 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 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 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1928 年 1 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2]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 年 7 月 15 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4]1937 年 7 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1944 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1945 年 12 月 1 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 年 6 月 29 日,民盟云南支部进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热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最后一次演讲》读书分享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