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书分享心得原文:长征时期可能是毛诗词写作最多的时期。二十年后他有些留恋地说:“在马背上,人有的是时间,可以找到字和韵节,可以思索。”诗词把大自然和历史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最终成了毛这位革命家和东方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成功的秘诀。他把崇山峻岭看作战斗序列的一部分: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毛似乎在土地中找到了革命的证据。横贯了是一个省的长征的广泛阅读,可取代莫斯科的新权威,毛努力使这种新权威面对现实。长征时期结束时,毛甚而面对群山又发灵感,将它视作超出中国自身革命之外的世界和平的象征。读书分享:R.特里尔《 毛泽东传》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东亚讨论中心讨论员,《大西洋月刊》编委,美国政治学协会会员。1938 年出生于澳大利亚。1962 年毕业于澳大利亚 墨尔本大学,获得历史政治科学一级荣誉学位 ,后来他获得奖学金去哈佛大学深造,并于 1970 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他的老师有美国前国务卿 亨利·基辛格和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问题专家 费正清等。特里尔已出版数十部著作,其中大部分有关中国。1980 年《毛泽东传》出版,随即被翻译成德文、意大利文、保加利亚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希伯来文等,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自译介到中国以来,畅销一百八十万册。特里尔获得了美国重要的两项新闻奖,即美国国家杂志优秀报道奖和乔治·伯克纪念奖的最佳杂志报道奖。近年来,特里尔担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客座教授,2025 年被任命为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公共政策学者。《毛泽东传》最早发表于 1980 年,自那之后,中国变了,世界也变了。在邓小平及其后继者领导之下,中国开始了一个成功进展经济的时代。在这 30 年间,全世界都不再像 20 世纪早中期拥有列宁、丘吉尔、罗斯福、戴高乐、毛泽东以及其他伟人的时代那样重视强有力且专制的领袖了。这种“反英雄”的心态或许会继续下去———也或许不会继续下去。在毛泽东的一生和他领导的时期,从他 1893 年出生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变化:从清朝到苏联影响的全盛时期,从脚踏车到汽车,从农村到城市,从混乱到严格的治理,从软弱到强盛。毛泽东虽然是斯大林的信徒,但他摧垮了苏联阵营。他虽然信仰共产主义,却在 1971-1972 年转向资本主义的美国,并把一个二极世界变成一个三角关系世界。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