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一篇:加强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对于如何治国理政,孔子曾经讲了三点:足食,足兵,得到百姓的信任。他的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先去哪一项。孔子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至今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政府公信力反映民主、服务、效率和法治的水准,是比“足食、足兵”更重要的力量。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取决于每一名干部点点滴滴的的作风上。干部作风好,政府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干部作风差,群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打折扣。我们党一直把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作为立身之本、执政之基、长治久安之道。远的有方志敏、焦裕禄、孔繁森等同志,近的的有杨善洲、张广秀等同志,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有名无名,他们都以自己过硬的政治作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诠释着党的优良作风,树立起时代的标竿,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广大干部要做到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二是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用。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光荣传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我们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三是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第二篇: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信力第1页共16页1行政“文明”——加强行政法制化建设政府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2行政“科学”——加强行政规范化建设。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公示办法,对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对因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3行政“人性”——加强行政文化建设第2页共16页政府的公信力,应主要通过其代表—公务员自身的行政品性来表现。诚信廉明、公道正派、甘于奉献的公务员队伍,才能很好地代表政府,获得公信力。行政管理需要先进的文化领航,要明确行政队伍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