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 3000 字《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讨论而提交的一份讨论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图书。而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对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了解,于是便选择了《菊与刀》这本书。作者在书中把日本民族文化的矛盾性形象地概括为 菊花 与 刀 , 菊花 是日本皇室家徽, 刀 是日本武家文化的象征。该书以《菊与刀》命名,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在我看来,菊代表了日本民族中谦和,随性的一面,同时也说明日本民族具有菊一样的品质。刀那么让我想到了日本民族的 武士道 精神。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希望与毅力,同样也代表着日本民族好战的一面。 菊与刀 这三个字更能充分的概括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既好斗又谦虚和气,既忠贞又心存叛逆,既顺从又不愿受人摆布等等,都能表达出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特征。天皇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强烈的效忠对象,虽然天皇一直扮演着 傀儡 的角色,但日本人对天皇的效忠感却从未消逝。正如书中所说 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天皇的日本不是日本 , 没有天皇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 天皇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核心,是日本国民的象征,天皇是个超越宗教信仰的对象,即使日本战败,天皇也不会受到责备 等。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能表示 对陛下尽忠 、 让陛下为我们放心 的事,那边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崇拜之至今日在很多人心理依旧存在。日本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予。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和将军。而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统治者将这种力量抽离出来,附加在天皇身上。但由于 忠 是献给最高统治者的,因此就只能献给或许只有精神力量但全无实权的天皇。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 各得其所,各安其份 。他们信任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己没有方法改变的地位。即使天皇没有掌握实权,仍然是所有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战争中表达了强大的生命力。天皇的存在在日本俨然已经开展成宗教,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