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开课时间】第 1 学期【学时】56 学时【课程类型】公共课【授课对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二、课程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使非专业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信息猎取、整合、加工能力等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进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本课程无须前修课程做基础,通常是大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技术型课程。 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课程。三、课程培育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进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育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1、专业能力(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2)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3)理解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2、方法能力(1)学会思考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能力(1)能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 (2)能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3)能利用网络和 Internet 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猎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 (4)能利用网络和 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沟通。四、课程设计思路基于对这门课的培育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育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