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无效的努力》读书分享心得原文: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80%的人对天赋的理解都错了我之前提到,发现自己的天赋并正确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个人价值。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天赋的理解都存在很大的误区,并且,也都在以各种方式白白浪费自己的天赋。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要论天赋如何发挥,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天赋。80%以上的人,对天赋的理解基本都是错的,至少存在以下三个误区:误区一,认为天赋是能力:但实际上,天赋只是潜力在说天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莫扎特。他 14 岁的时候,在教堂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就能凭记忆把它全部默写出来,这首歌大概有两分钟,而且有好几个声部。这完全是天生吗?不完全是。在他 6 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完成了3500 小时的练习,而且是在他父亲的指导下。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还曾出版《小提琴奏法》,他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但是,倘若让我们也练习那么长时间,就可以达到莫扎特的天才程度吗?很大可能不会。所以,所谓天赋,指的是某种天生的特性,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比一般人更加快速地成长。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内天赋高的人与该领域里的一般人,他们的努力与水平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下图两条实线。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以为天赋=能力,以为天赋是那条虚线,以为只要有天赋,那么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有一定的结果,努力只是锦上添花。实际上,天赋只代表一种潜力,是否能够转化为能力,则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的。《异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等书中,早已揭示了心理学家关于“高手是如何炼成”的讨论结果,那就是,天赋是需要后天开发的,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所以,天赋经过刻意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摘自孙圈圈,《请停止无效的努力》读书分享:孙圈圈,本名孙园媛,曾任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咨询总监,现创业,【领英洞察】专栏作家。干货、烧脑、长文公众大号“圈外”(ID: iquanwai)掌门;圈柚(圈外读者的统一名号)心目中机智善良、潇洒倜傥、47.3568 公斤级中青年职业女性的榜样。8 年多为企业搭建管理体系的经历,让她具备企业视角;个人多次转型、职场快速晋升的经历,以及与 10 万职场读者沟通的经验,让她具备人才视角;外企管理层、创业公司 CEO 的经历,让她具备管理者视角;多年做咨询、迅速解决问题的经历,让她具备咨询顾问视角。这四大视角结合,让她的文章,生动有趣却又干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