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桂林市育才小学 徐小萍 曾获自治区优秀教案奖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第五单元 p59-60《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秒表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会竞赛实况 师:看完录象,你想说什么?从录相中你搜集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从录相中找出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总结出名称。 (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初步感知“速度”:你知道刘翔的速度有多快吗?老师通过计算知道他平均每秒大约跑 8.5 米。(板书:平均每秒大约跑 8.5 米)从我们教室的后墙到讲台大约是 8.5 米,也就是“滴答”这短短的一秒刘翔已经从教室后跑到讲台这了,他的速度确实惊人。 2.揭示课题。 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什么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以及他它们之间的关系。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概念。 ⑴老师举例,学生辨别各个量表示的含义: a.老师从学校走回家的距离 b.我坐摩托车用了 10 分钟 c.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 30 千米 ⑵ 学生联系生活模仿老师的例子自己举例。 ⑶ 练习:(课件演示)你能分辨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吗? ①从微笑堂到百货大楼大约有 600 米,走路需要 12 分钟。 ② 一辆面包车 3 小时一共走了 210 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 70 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个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三个概念的模。 二、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和由来。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次赛跑竞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竞赛成绩。(课件演示) ①小狗 5 分跑了 300 米 ② 小兔 4 分跑了 280 米 ③小猴 5 分跑了 250 米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路程)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跑得快、速度) 师: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计算出各动物每分钟奔跑的路程,比较出快慢。 2.师指导:他们每分钟奔跑的路程实际就是他们的速度。 师:速度是怎么求出来的呢?它与路程和时间之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