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序:现代文学讨论得简介六十年来历史足迹。较早得著作未成为独立得学科(重点在于新与传统,近代文学关系得梳理)——始于朱自清(历史总结态度)《中国新文学讨论纲要》开创性著作——1、以作家创作成果为主要讨论对象 2、从文学现象探讨产生得社会原因与历史经验 3、重视作品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 4、外国文学对现代文学得影响及流派形成思想风格所起作用并采纳了先有总论后文体分类评论体例。50 年代以来这一时期文学著作,各抒己见,不同特色为该学科奠定基础格局范围起点——左得抬头变成无产阶级文学——拨乱反正回正道——近年来 1、吸收反映讨论成果与进展趋势 2、打破格局扩大领域,揭示历史主流,展示丰富多样性,从历史得过程联系中分析文学现象+规律,特点,作品艺术成就,个性风格特点+文学流派得历史考察努力揭示文体进展内在线索,讨论外国文学得影响,探讨现代文学民族风格与特色形成过程,注重文体分类,又独显优秀作家作品。前言时间概念:1917 年 1 月——1949 年 7 月(《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全国文代会召开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得思想感情,心理得文学。思想人得现代化作用特别。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就是历史性课题——矛盾——现代文学三十年进展最深刻根本意义得变革:文学语言与形式得变革(相联系)美学观念与品行得变革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文学与思想革命得关系)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 文学革命得发生与进展历史背景:利用了晚清以来文学变革得态势与思想资源,然而局限于传统文学内部得结构调整变通。新文化运动本质就是引进吸收运用西方文化现代思想启蒙运动,并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北大新旧思潮碰撞文学革命发生,文白之争成为新旧文学之争得焦点之一,“三大主义”为“文学革命”得征战目标(陈独秀)文学革命先驱者表现出强烈得历史主动性与批判精神,摧毁当时旧文学阵地如黑幕派,鸳鸯蝴蝶派。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对林纾得维护古文守旧派摧枯拉朽。学衡派: 1922 年 9 月在南京创刊得大型学术性杂志《学衡》而得名,其同仁梅光迪,胡先骕,吴宓寝馈西洋文学,受 保守与清教色彩得新人文主义得影响,信任靠伦理道德得理论来凝聚中国,整理讨论维持传统文化,甲寅派: 1925 年时任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章士钊复刊《甲寅》周刊,发表《坪新文学运动》等文试图从逻辑学, 语言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