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三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三_第1页
1/2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三_第2页
2/2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三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其实,东坡还说过: 有道而无艺,那么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 其辞脱口而出 ,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 一挥 ,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暴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致,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 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 。傅山说 宁真率、毋安排 ,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 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 ,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 草色遥看近却无 。 东坡论书 无意于佳,乃佳耳 。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 有意于佳 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平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 有意于佳 只是根底, 无意于佳 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丧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 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 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 陈曼生也说: 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 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 习气者,即用力之过 ,强调 宁恒见缺乏,毋使有余 ,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阻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 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 中国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根底,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无视,《书谱》所谓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开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反规律的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