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进展与应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进展与应用 摘要: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在我国经济进展和经济布局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理论进展的角度探讨了产业梯度理论在产生及进展和在国际范围的认识,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在我国的进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梯度转移;区域 一、产业梯度转移的内涵 产业梯度转移也称梯度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这是一个包括国家间与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性的要素与商品流动过程,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基础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美国学者雷?弗农,他认为产业转移是为了顺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回避某些产品在生产上的劣势。产业区际转移是产业生命周期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产品创新、产品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具体经过从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开发更新产品→……,这一依次循环上升的过程。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上世纪 30 年代提出“雁行形态”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赤松要在讨论日本的棉纺工业史时,发现由于日本近代经济的进展,国内需求增加,棉线、棉织品的进口也随之扩大,随之国内产量猛增,逐步取代进口产品,随着国内产量的不断增加,出口便开始扩大。即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国外进口―国内加工生产―向国外出口。赤松要把这种进口―生产、进口替代―出口的形式称之为“雁行形态”,因为如把这一过程用曲线绘成图形,在图表上呈倒“V”型. 迈达尔对资本主义社会地区经济进展总趋势的观察讨论,提出累积因果论,从而把梯度理论从静态提升到动态上来。根据累积因果理论,地区进展中有三种效应同时在起作用,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扩展效应也在起作用,因为随着城市带进展梯度上升,附近地区可能在城市带的帮助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回程效应指发达地区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仍然具有比不发达地区更多的优势,由于回程效应使资金、移民仍向发达地区集中,发达地区仍能保持竞争力。 二、产业梯度转移的形式和载体 产业梯度转移包括两种形式的转移。第一种是由于成本、市场销售等各方面因素变化,某一地区已经不再适合某类产业的进展,因而厂商自发的将生产设施从该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转移。另一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