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治理路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治理路径 【摘 要】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在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信息失真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治理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存在,其危害不可小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其治理路径也是多重的。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危害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在财务活动、管理活动、决策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决策管理者可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但是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钻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空子,造假账、编假报表,假账泛滥、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主要表现为资产记价失真、往来款项失真、收入失真、成本失真、经营成果失真,这在一定意义上已超出了会计范畴而演变成了一种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错误的推断和决策,会造成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会致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会降低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助长腐败行为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仔细讨论并及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而各种利益关系尚未理顺,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无序和不健康因素,使得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局部政策调整变化问题,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目前社会造假风气比较严重,且一些造假者实现了他们的利益,影响一些会计人员或经营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2)会计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还未见完善。一是会计法规制度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法律规范科学等。二是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内容有的缺乏可操作性。如企业负责人如何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规定不够明确,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