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对采购物料的分类讨论张 莉 王 谦(中国科学院讨论生院管理学院,北京 100190)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不断进展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 目前,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受到了国内外管理学术 界和企业界的逐步重视。如何对供应商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管理,与其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 系,从而增加供应链的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在现有的供应商分类讨论中,绝大数学者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供应商本身或市场上, 而没有考虑到企业所需物料本身的特性。 因此,本文提出从企业所需物料着手,建立分类指标体系和分类模型。采纳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从企业所需物料的价值比率和供应市场风险程度两个维度将企业所需物料分成战略型物料、关键型物料、杠杆型物料和一般型物料,为下一步对供应商分类选择打下基础。关键词:供应商;物料;分类引言物流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历了空前飞速进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不断增加、高新技术迅猛进展、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以及顾客期望日益提高的形式下,企 业要赢得竞争优势,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就要整合上下游企业的优势共同赢得市场,制造价值。因此,供 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受到了国内外管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通信技术和运输技术的 进展,也使得供应链管理技术不断得以进展[1]。供应链管理并不是新概念,从建造金字塔到救济非洲饥民,“加强实物和信息的有效流动以满足客户需 求”的原则,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但是,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所 涉及的范围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等等。过去,买卖双方鼠目寸光,尔虞我诈,只看重自己的利益;现在,则更 加注重在这条链上的互信与合作,通过正确的管理方式,使供应链的整体功能大于分散企业各部分之和。基于 这种思想,可以定义供应链管理为“从供应链整体出发,管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以更低的成本传递给客 户更多的价值”。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焦点是通过管理相互“关系”,为整条链中的所有成员带来更多的利润,而 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则是这些诸多关系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对所有供应商基本上还是实行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既大量占用了企业有限的管理资 源,又因管理目标的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