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情景导入先思考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 2009 年起,每年 5 月 12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思考探究:设立“防灾减灾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提高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基础知识要记牢 ———————1.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措施(1)颁布和实施了与防灾减灾有关的专门性法律、法规。(2)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领导并开展了减灾的一系列活动。——————— 重点难点掌握好 ———————工程性防御与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20 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工程”是“软件”还是“硬件”。2.联系——————— 应用体验不可少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回答 1~2 题。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泥石流C.旱灾 D.水灾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① 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1.D 2.C 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是用于水灾中的救援救生物品。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和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影响到应急时间。3.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________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________区、________区、______区和________区。(提示:主要环境问题区)(2)“三北”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3)列举我国的减灾非工程项目。(至少三项)解析:第(1)题,由提示可知是与生态问题有关的工程,所以应是生态工程。第(2)题,结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