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及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全国及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摘要:一直以来,C-D 生产函数模型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索洛残差法在估算 TFP 及其增长率时得到广泛应用,笔者从模型的设定、数据的猎取、参数估量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和修正,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全国及 31 个省 1978 年~2025 年间的 TFP 及其增长率。结果表明:中国的 TFP 增长率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分阶段看,2001 年~2025 年和 1978 年~1984 年的 TFP 增长率明显较高。分区域看,东部的 TFP 及其增长率都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省区的 TFP 与经济进展水平、TFP 增长率与经济增长速度都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生产函数;弹性 作者简介:叶宗裕(1962-),男,浙江江山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应用数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统计,计量经济模型及应用讨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25)01-0014-06 收稿日期:2025-11-14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 10 多年来,许多学者讨论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相关问题。包括全国或省际 TFP 及其增长率的测算、TFP 的收敛检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分析 TFP 与省区收入差距的关系等。对 TFP 相关问题的讨论,必需建立在对 TFP 的准确估算基础上。虽然对全国或省际 TFP 的测算已有大量的讨论成果发表,但许多讨论在估算方法、资料的来源和处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不能令人满意。 关于 TFP,学者们已经有了基本一致的观点:包括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之外的所有影响产出的因素。虽然估算 TFP 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由于 C-D 生产函数模型中各变量和参数的含义明确、直观,结果易于理解,在估算 TFP 及其增长率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模型的设定、数据的猎取、参数估量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和修正,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全国及 31 个省份 1978 年~2025 年间的 TFP 及其增长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用 C-D 生产函数估算 TFP 的问题分析 (一)关于模型的设定 (二)关于弹性系数的估量 对弹性系数的估量,可以通过在式(2)中假设 At 为常数,但取消 α+β=1 的限制,用回归方法估量。但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假如用全国或某一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由于 K、L往往高度相关,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会使各估量量的 t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