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编制讨论报告内容提要农业生产的进展促进了粮食流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全国粮食批发市场体系的形成以及集诚现货网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的编制制造了条件。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提供了一个从宏观上反映全国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的指标。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是以帕煦的用报告期数量加权计算价格指数的帕氏方法编制而成的。指数的基期为 1994 年 6 月。入选价格指数的粮食样本项目 7 个,食油样本项目 4 个。各样本品种的每日价格采自中国郑州批发市场集诚现货网。采价点 39 个,分布在全国 24个主要粮油产销省、市、自治区,采价点所在省区的人口、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均在 90%左右。鉴于目前我国缺少可供计算权数的直接统计数据,权数的确定除参考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数据外,还参考了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数据。试算结果及几年来的试运行情况显示,该指数与全国粮油价格变化基本一致。一、粮油批发市场的进展状况和编制粮油批发价格指数的意义1、批发市场体系的建立粮油批发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进展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经济政策,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与之相适应,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步伐加快,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改统购为合同定购,改独家经营为多渠道流通,逐步放开粮食价格等,又反过来促进了粮食生产。但是,由于流通法规和市场建设滞后,粮食流通秩序的混乱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变。整个八十年代的十年间,我国粮食生产曾出现了几次较大的起伏,粮食产量时多时少,价格忽高忽低,买难卖难的现象交替出现,粮食生产和流通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领导的改革,就必须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有组织、法律规范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为此,1990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商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了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下简称郑州市场)。1993 年 5 月,在粮油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期货交易,同时启用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名称,期货现货交易同时运行。粮油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自郑州市场建立以后,各省也相继建立了省级和区域性的粮油批发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 1995 年末,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级粮油批发市场已达 437 家。经过几年的建设和运行,一个以国家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