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刍议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 摘 要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慈善事业进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慈善形象和慈善捐赠的重要因素,关系着慈善事业的可持续进展和社会建设的有序进行。本文首先对慈善组织公信力进行论述,其次阐明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主要从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其公信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慈善组织 公信力 自身建设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讨论规划基金《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公益性及其实现的复杂性讨论》(项目编号:12YJA630164)。 作者简介:许克祥,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讨论方向:行政管理;袁雪瑞,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硕士讨论生,讨论方向: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5)1-190-03 慈善组织的核心宗旨在于传播和实践慈爱与善行,在此过程中,诚信、信任、责任等是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这就决定了慈善事业要取得进展必须维护其公信力。近几年,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表现在:组织规模进一步壮大,截至 2025 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 49.9 万个,比上年增长 8.1%;慈善捐赠总额较大,据有关机构统计,2025 年度全国款物捐赠总额达 1032 亿元(玉树地震),2025 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为 845亿元,2025 年度全国款物捐赠总额约为 817 亿元,占我国 GDP 比例的 0.16%;社会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深化人心,尤其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国家举办重大善事、盛事活动时,志愿服务成为解难事、办大事的重要支撑。尽管我国慈善组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占其 GDP 的 2%,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慈善组织任重而道远。信任通过慈善组织的进一步完善,慈善组织以及慈善事业的进展会更加顺利和畅通。 一、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立身之本 中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书《尔雅》中以“诚”来解释“信”,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对“信”的解释是:“信,诚也,从人从言”。“信”作为公信力的核心词汇,在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现,即使是在西方的学术视野中,也不乏对其的阐述。西语中“信”一般被译为 Credit。牛津辞典的解释为:“对某人或某物品质或特性的信任,或对某项声明真实性的信任”。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在解释或运用“信”这一语义时,都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