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职业有用性的创新思考医学类高专院校是专门培育医护人才的重要机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医护类工作,这对学生的心理素养和身体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养的培育,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导致体育教学目标很难实现。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需要采纳职业有用性体育的理念,设计科学、完善的体育训练计划,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运动训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进展。 一、职业有用性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职业有用性体育是将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健全的职业体育教学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在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职业有用性体育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理念,遵循的是终身体育训练的原则,通过教授学生有用性体育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在实践训练中让学生将所学的技巧得到循序渐进的巩固和提高,这样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也能根据在校期间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继续进行系统、合理的训练,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身体素养越来越好,还有助于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行,这对于学生的就业进展而言大有助益。 二、医学类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医学类高专院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育医护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倾向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对于体育教学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颇,不少学生都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与岗位需求关系不大,很难主动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学习积极性普遍较差。实际上,体育训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活动,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的体育课程在课时上明显不能满足体育训练的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2、教学内容和手段落后 除了课程设置不合理之外,医学类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比较落后,与职业岗位的联系不够紧密,老师往往照本宣科,自顾自的进行体育教学,反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进展需求,与学生的互动非常有限。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质量因而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到位,学生的动作也不够法律规范,严重削弱了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医学类高专院校体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