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南京古代规划思想

南京古代规划思想_第1页
1/3
南京古代规划思想_第2页
2/3
南京古代规划思想_第3页
3/3
南京古代规划思想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自 2470 年前建城起,历经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越城、金陵邑遗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墙等大批历史遗迹,显示出强烈的古都特色。 南京于 5、6 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 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 2470 余年。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 从周代至明清,有三种思想体系影响中国古城规划:即传统礼制的思想体系,重环境、求有用的因地制宜思想体系以及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具有悠久历史的南京古城,在其规划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这些思想。《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制度・,则是礼制观念的集中体现,它对城邑规模、规划形制、城邑数量、布局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对于王城形制,它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进展强大的矛盾之中。政区建制在唐代有 130 年降为润州属县,但仍不失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雄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 1378 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皇城及宫城的布置完全继承历代都城规划而又加以进展。首先南京古城继承“城为重城环套”的传统营国形制,实行了“四重城廓”布局方式,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概。整个明京城内为宫城,外为皇城,再外为京城,而后环以宽阔的外廓,皇城并未在六朝、南唐宫室的基础上修建,而是位于原金陵城东门外,偏在应天府南隅,主要考虑风水、形胜等因素。京城与外郭城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南京古代规划思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