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思考与建议的工作报告营山辖53个乡镇、658个村,总人口96万。针对全县安全工作面宽量大,综治基层基础薄弱,企业改制和旧城改造遗留问题较多等实际问题,我们按照市委“两抓两促”工作要求,坚持“五变五用”,标本兼治,全力打造平安营山,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安全事故分比2005年下降33。6%、38。2%和39%,公众安全感达91%;安全工作连续五年获全市一等奖,连续六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被国家安监总局表彰为“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炭安全监察先进单位”,成功创建为省级综治模XX县区和省级XX县区。一、变强硬推行为全民参与,用宣教增进共识平安意识淡薄是平安创建的最大隐患,广大人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主体,也是我们依靠的根本力量。我们坚持从宣传发动入手,改变过去强硬推行为全民参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平安意识、参与意识和共建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创安知晓率达96%,参与面达95%以上。一是建设宣教阵地,引导群众参与。以县城为核心、以农村为主体、以社区为重点,在营仪、营广等五条出境干道公路建设了“百里平安建设宣传长廊”,安装墙标、路碑和巨幅广告等600多处;在县城大街小巷设立固定宣传广告1100多处。二是评选“平安之星”,激励群众参与。每年开展一次“十星级平安家庭”、“平安之星”建设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先进,教育和激励全县干部群众自觉参与,主动创星;近两年共评出“八星”以上家庭2。2万户、“平安之星”60名。三是发布“平安资讯”,压滤机滤布提示群众参与。通过移动、联通、网通等,每周向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发送1-2条平安建设短信;每月向广大群众发送一次平安建设资讯,随时提醒群众参与共建活动。四是开展“专题教育”,警醒群众参与。在县乡广播电视台(站)定期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等专题警示片;每月召开一次平安建设分析会,剖析典型案例,警醒干部群众。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宣第1页共4页教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要我平安”为“我要平安”和“共建平安、共享和谐”的浓厚氛围。二、变突击作战为综合治理,用联动夯实基础平安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群防群治。我们变突击作战为综合治理,狠抓社会治安综治治理,构建了整体联动防范体系。一是机构设置联动。县乡(镇)村和部门层层设立综治办公室和调解委员会,企业、学校等建立了治安联防队;53个乡镇和12个社区建立了警务室,实行民警派驻制或民警赶场制,基层一线民警达到总警力的85%以上。二是社会防控联动。大力开展XX县区万人巡夜、中心集镇千人巡夜、企业学校等专人巡夜活动;对县城千余个商业店铺实行治安承包,建立15个联动防范小组;组建覆盖城乡的义务“110”队伍300多个,奖励平安建设举报有功人员300多人次,发放奖金60多万元。三是警民、警企、警政共育共建联动。强化部门协作意识,大力推进政法部门与学校、企业、机关的共创共建活动,定期交流通报情况,联合整治各种隐患,确保学校、企业、机关安全稳定。四是毗邻地区联动。整合村社之间、乡镇之间、邻县之间治安防范资源,签订联防公约,每月召开一次边际联席会议,构建了职责清晰、渠道畅通、信息共享的边际联防网络。三、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用真情化解矛盾坚持把干部下访听民情、解民难、帮民富作为平安建设的切入点,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用真情化解矛盾,把平安建设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上。一是推行“三访”。即干部下访、干部导访、干部代访。大力推行我县城南镇干部下访寻问题解决的做法,乡镇干部每周到村社(社区)排查信访问题不少于2天,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1件;对寻回的问题实行登记造册,落实专人跟踪,限期解决。要求首问干部就是上访群众的导访员、服务员,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进行政策宣传,解释疏导;对不属本单位、本辖区管理处置职责范围的问题,由首问干部主动代表信访人到有权处理的单位或部门反映情况、协调处理,并及时将代访结果回复当事人。通过“三访”,不仅降低了信访成本,还赢得了广大干第2页共4页部群众信赖和支持。二是落实“三包”。即包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