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

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_第1页
1/4
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_第2页
2/4
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_第3页
3/4
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文循环发生变化,使干旱、洪水等极端恶劣现象更为频繁,给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城镇化、工业化进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用水量增加,用水分配和时段也有改变。文章结合史河灌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史河灌区;洪水资源 ; 水质监测;非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史河灌区概况与特点 1.1 灌区概况 史河灌区位于安徽六安西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灌区控制面积 3526km2。设计灌溉面积 25.5 万 hm,以梅山水库为水源,起点为梅山水库下游红石嘴枢纽,东邻淠河、西至河南固始,北抵霍邱城东湖、城西湖和淮河,范围覆盖安徽的金寨县、叶集试验区、裕安区、霍邱县和河南省固始县等。主要组成由 42km 的总干渠、243.7km 干渠和龙潭、蝎子山、老圈巷、水门塘等十几座中小型反调节水库,为典型的“长藤结瓜”式灌区。总干渠设计流量145m3/s,灌溉面积 285 万亩。渠底宽度 25~45m,水位 2~3.5 米,渠道水利用系数仅为 0.45。 1.2 灌区地形地貌 总干渠沿线地形复杂,地面起伏较大。上游在大别山南麓山地丘陵区然后逐步过度到裕安、霍邱的平原洼地。为实现自流灌溉,实行沿等高线走势,总干渠上有高切岭有 3 处;填高 10 米以上的高填方工程有 8 处。总干渠与 14 条天然河沟相交,水流直接进入总干渠,侧翼来水面积 162 km2。 沣西、沣东、汲东三条干渠也同样有切岭、填方段,与几十条天然小河流纵横交汇。史河总干渠汇水面积大部分在山区,山丘地区比降大,常常产生暴雨洪水,洪水汇合下泄速度快,总干水位上升快,极易行成洪灾。下游干渠在平原丘陵上,地势也有较大起伏,且土质为粘性土,一旦下雨,雨水渗透慢,形成地面径流流入地势较低的洼地。形成低涝高旱。 1.3 水文气象 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074.2mm,历年平均蒸发量 1231.5mm。多年平均径流深 323mm,降雨时空分部不均,从地域空间上,上游大别山区年平均降雨量 1355mm,比下游灌区多 30%~40%;一年内 6-9月降水约占全年的 60-70%,其中 7、8 两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5%,期间常发生特大暴雨洪水。二是年际降水量变化大。丰水年和枯水年的最大比值是 4:1。极差值在 600-900 毫米之间。区域内由于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需要进行外部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史河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