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个人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总结模板员工个人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总结 1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何事情,干什么工作,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事情才能做好,工作任务才能圆满完成。当前农信社正处在改革开展的十字路口,由于改革开展任务重,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员工产生了疲软心态和消极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信社的改革开展进程。因此,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不停地开掘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农信社的创新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一)用人机制相对落后。近年来,农信社的改革变化较大,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引入足够的自由竞争机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在提拔、使用、吸引人才的方式上,还明显地带有方案经济时期的思想烙印。主要表现在:一是县联社领导干部的选用主动权仍掌握在上级管理部门,实质上是以任命制为主,而且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二是公开选拔竞聘的范围相对狭窄,干部选拔任用、员工竞争上岗、淘汰退出等方式还只是在低层次、小范围内操作;三是用人方法陈旧。在一些地方用人机制不健全,缺乏相互制衡,权力失控,在用人上存在“用人失察〞、“任人唯亲〞现象,其后果是,一方面裙带滋生,近亲繁殖,另一方面埋没了真才实学,提拔了溜须拍马的,重用了缺德无才的。由于风气不正,使有真才实学的高素养人才心恢意冷。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庸者下不来,能者上不去〞,导致干部员工普遍滋生惰性心态,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有效鼓舞相对缺乏。农信社现行的鼓舞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调动宽阔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有限,主要表达在年度评先选优不管功过,只凭印象或当年的业务绝对量;收入分配不管真正奉献,要么平均、要么不分具体情况只看外表数据来谈“按劳分配〞,造成了现实中“做的不如坐的,干的不如看的〞的不公平现象,宽阔员工对此颇有意见,极大地抹杀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职工收入和职工的劳动量多少、奉献大小、能力上下相脱节,“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仍然存在。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更缺乏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再有,农信社惩多奖少,多干事,就多出错,多出错,就多挨批判多受处分,反之,那么平安无事。这样,责任和利益、工作量和绩效不一致,就使得信用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的发挥。 (三)收入分配职务化。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