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和生产之争——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在相关的技术论坛,打开质量管理之类的板块,一般少不了关于品管(品控)难做的帖子,无非是抱怨领导不重视,生产部门不配合,薪水低,没地位,等等,其中关于生产部门不配合的更多一些,这是我2025 年搜集整理的当时关于生产和品管的讨论:观点一:质检部门相当于道路上的警察,生产部门相当于行驶的车辆,企业是需求运输的国家,技术部门是制定法律法规的立法和讨论部门,其实大家利益是一致的!希望大量的车流持续不断,保证运输通畅。假如警察见一个罚一个,大家都不敢上路了,警察也不会兴奋。假如大家都开快车,撞得七荤八素的,国家也会计算估量这些损失。所以执法的度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和客户需求来制定!观点二: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质量再好,生产不出来也是没用的;生产的再多,全是次品就更不可以。我是搞生产的,在实际工作中品质与生产的确是有矛盾,但是品质是第一位的。观点三:我们有句话——产量是钱,质量是命。我们不能要钱不要命,我想这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观点四:质量是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是制造利润的利润是从顾客来的,质量是由顾客决定的各位,请理解创业初期的老板,他们只认为第二最正确;请理解公司产品定位的顾客群,它决定了公司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所以,不要把质量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应该深化群众。观点五:企业的品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平衡提高品质的成本费用与通过品质建立长期品牌收益的能力,才能影响老板或厂长。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得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支持才能做好。当初做研发时,就认识到消费者的知识和感觉有时不能获知你企业产品的质量程度,所以,企业从经营的角度也要考虑质量过高时的相对浪费。这个相对过高不光是和自己的产品比,更要跟竞争对手比。因为消费者是需要教育的,定位于高端产品、不追求规模的企业往往承担教育消费者提高其品质要求的角色。所以首先就得确定自己企业的市场定位,再依据自己企业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来更深化地开展工作,肯定能够得到老板或厂长的支持。观点六:品控工作就是以预防为主。而在日常工作中,一般能提出预见性问题的人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但经验丰富不仅仅是指参加工作的时间长。平常,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努力地思考问题,但对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方面的道行还不够深。所以,在品质监控过程中,需要和其它部门沟通的时候,我们就处于被动,总是难是说服别人根据自己的要求执行。那当然了,别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