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托银行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新路径土地信托银行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新路径 内容摘要:全面服务于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的总目标是指,构建土地信托银行,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充当土地资产的“看护人”,转变土地为“可携带资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本文基于国内外土地银行的实践,解析了国外土地银行的特点与启示,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土地银行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进展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土地信托银行的可能,搭建土地信托银行的运行模式,设计土地信托银行的管理逻辑、资金来源和盈利模式,从而发挥信托和银行的优势,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探寻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土地信托银行 农村土地流转 全面服务于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的总目标是指,构建土地信托银行,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充当土地资产的“看护人”,转变土地为“可携带资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在筹集资本方面,通过信托方式管理企业内部股权,筹集和管理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产权社会化,运用联合权力保护微小资本权益,维护劳动者利益,催生民主,制约腐败,缩小贫富差距,克服资本代理人缺位和资本以大欺小等产权不公平问题,实现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为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权益保障,从而实现资本共享。在发行集合信托产品方面,可以直接吸收社会民众资金,发挥尽职勤业的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优势,实现资本之外更大范围的金融普惠,从而化解当前我国现有的金融制度性红利和垄断暴利与社会不均衡的矛盾。 土地信托银行可行性分析 (一)土地银行现状 从 1996 年上海建立全国第一家城市土地储备机构起,国内主要城市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土地储备机构。由于我国在土地所有制、土地银行的组织架构、土地收购和管理模式、土地储备的范围、配套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国内土地储备机制是建立在土地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隐性市场广泛存在、地价受到抑制的背景下,因此,土地银行制度不健全,功能定位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土地银行机构缺失,在发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市进展的功能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土地银行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南通模式三种,如表 1 所示。 当前我国土地银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明确统一的土地银行组织机构。我国法律规定土地一级市场中政府垄断,而目前国内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