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平安城市解决方案中国的平安城市建设, 自 3111 工程以来, 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然而, 在新形势下, 如何利用新思维更快、 更有效地开展平安城市建设。中国的平安城市建设, 自”3111 工程”以来, 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然而, 在新形势下, 如何利用新思维更快、 更有效地开展平安城市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 拓展城市治安监控网络, 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单位间的视频资源共享应用, 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从而最终达到”全域覆盖、 全网共享、 全时可用、 全程可控”的雄伟目标,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平安城市建设需求分析当前, 中国”新常态”下政治经济层面宏观政策不断调整, 社会经济进展速度减缓, 社会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 各类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将会不断积聚扩张, 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随着”平安城市”到”平安中国”的战略提升, 中央、 国家部委和公安部多层面对于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 以今年 5 月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例, 其提出”到 2025 年, 基本实现‘全域覆盖、 全网共享、 全时可用、 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在加强治安防控、 优化交通出行、 服务城市管理、 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雄伟目标, 为平安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 指明了方向。反观中国的平安城市建设, 自”3111 工程”以来, 各类公安自建监控点位数量稳步提升, 视频图像信息在公安机关打击犯罪、 治安防控以及城市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中业已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平安城市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但当前, 各类企事业单位、 物业小区、 沿街商铺、 娱乐场所等社会面视频监控的”整合+新建”仍是摆在平安城市建设进一步深化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 原有社会面监控系统建设时无统一规划、 无统一标准, 建设的系统种类各异, 品牌繁多, 造成图像的编码格式、 协议不统一, 给整合带来巨大的难度;另一方面, 采纳由政府出资、 公安部门担任建设主体, 广泛部署高端行业类设备的传统平安城市建设模式来推动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联网, 又势必面临着安装难、 取电难、 接入难、 投资巨大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对既有社会面视频资源进行整合, 同时合理规划和指导社会单位、 团体和个人开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