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研诚信与学术标准》感想学习《科研诚信与学术标准》感想学习《科研诚信与学术标准》的感想刘然今日听取了周副院长关于《科研诚信与学术标准》的讲座,让我对科研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解读和认识,对学术标准也有了更详尽的了解。诚信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是必不可少的根本素养之一,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一个高贵品质。人生由三个局部构成,即追求、品味、尊严。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舍弃自我的追求、品味和尊严。学术的讨论也是如此,只有坚守了自我人格的追求和品味,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获得神圣的尊严。科研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讨论工作的总称,任何一名科研工作者都担负着寻找真理和答案,批判传统和谬误的职责。科研人员担负着如此重要的任务,难以想象,假设科研人员都不讲诚信,我们的社会又怎么能向前开展呢?在科研方面,国家不断的出台了一些政策来约束科研人员。在以前打大局部科研人员,普遍认为,错误和欺骗可以被科学共同体发现并进行纠正,这一信念使得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信任,没有必要强迫大学,事实上也没有施加压力强迫他们制定机构政策和程序来处理科学不端行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不诚信事件,暴露出来,像最初的萨默林事件、巴尔的摩事件,让人们意识到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来约束这些行为。尤其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教育部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在 xxxx 年 3 月 19 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指出,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宽阔教学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潜心讨论、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表达了崇高师德,树立了良好学术风气,为教学科研事业作出了重要奉献,但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老师队伍形象,必须实行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姑息。通知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七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一、成心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篡改实验记录和图片,在工程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二、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成心省略参考他人出版物,抄袭他人作品,篡改他人作品内容;未经授权,利用被自己批阅的手稿或资助申请中的信息,将他人未公开的作品或讨论方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