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宜过早学习哪些技能让孩子过早做这 4 件事,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却不知对孩子有害无益。这些都是蛮重要的,可家长也需要知道中国的一句成语:过犹不及。让孩子过早做这 4 件事,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却不知对孩子有害无益。这些都是蛮重要的,可家长也需要知道中国的一句成语:过犹不及。经过许许多多相关育儿专家的讨论表明:孩子只有在合适的年龄做有益于身体发育的事才是正确的教养之道。比如,下面这 3 件事,我信任在很多家长的常识中一定是早学为宜,其实非也。1. 学习认字和写字不宜过早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孩子识字多、识字比别人早是一种聪慧的表现。这种根深蒂固的认同感有上千年的思想沉淀其中,想要改变确实非常难,需要缓慢的循序渐近。就像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父母依旧用这些片面的错误的方法来进行家庭教育。于是,我们看到孩子未满 3 岁、还未入幼儿园,那些父母就开始焦急且殷切的教起识字来了,有的甚至还规定了每天识多少字,要写多少字,以为这就是幼儿早教的含义。每对父母都有望女成凤子成龙的心理,这很正常,但期盼着 3-5 岁的幼童能做读写三千字,这何尝不是一种苛刻呢。假如今日我告诉你,就算他 5 岁识得三千字,但是这种识字是无意义的,不知你会怎么想?举个简单的例子说,一位 5 岁的幼童能够非常流畅的把一份报纸阅读完,但是你确信他可以理解所读文字想要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吗?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有十二年的时间来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不断开启孩子的心智。父母让孩子识字其出发点是什么呢?目的又是什么呢?有谁仔细的想过这个问题吗?我认为识字的出发点一定是在于阅读,而阅读的最基础的目的在于理解,在于发现阅读的兴趣并保持,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好,我们继续来说过早让孩子练习写字的弊端。首先,6 岁以前,孩子的手指节骨骼发育并不完全,而写字则需要做到横竖撇捺每一笔都仔细观察、分析,将笔划组合成文字是一项比较精细的活儿,孩子哪能写,只好画。因此,不是缺胳膊缺腿就是东扭西歪,见此情景你真的不会吐槽?而你的责备不仅让自己心情郁闷也让孩子很泄气,严重的会产生轻微恐惧心理,比如,潜意识中认为学习是一种很无趣的事。再者,这个时期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也很难一直保持正确坐姿。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之前在尹老师书中读到的话,原文忘记了,我理解的大意是:"你让他现在就读写那么多字,那小学的时候,别的小孩子都在学习识字,写字,你让他做什么呢?发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