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过程》教学设计《定义过程》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使用 Logo 语言的一些基本命令来画图,都是在立即执行方式下进行的,即顺序结构。本节课引入“过程”来画图,是另一种执行方式:过程方式,也是程序设计中很重要的“分支结构”的思想,所以本节课除了让学生熟悉过程的结构及学会定义过程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体会过程的作用,从而逐步建立起分支结构的思维方式。 ■ 学情分析 调用“过程”来画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调用已定义的过程迅速完成一个学生熟悉的图形,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学习过程的定义、调用,体验过程的作用,再通过老师的图示加深对过程的理解,初步渗透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思想。 ■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过程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在调用“过程”来画组合图形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过程”的概念,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分支结构”的思想。 3.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过程的定义和调用。 教学难点:渗透“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思想。 ■ 教学策略 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呈现新知识。教材知识的呈现一般都是先概念后实例,它虽然是符合教学体系,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假如本课一开始就如教材搬出过程的一般格式,再来讲定义过程,无疑是知识的直接灌输,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本课设计了认识、实践、探究、总结、拓展这些教学环节,将本课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过程操作方法的模仿到过程概念的理解,从简单应用过程画一个正方形到应用过程画不同的组合图形,去理解感受过程的作用,领悟蕴含的程序设计思想,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知识的接受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呈逐步深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教学方案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会让小海龟画小房子和立方体了吗?假如再来画一次,你最快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呢? 生:十分钟、八分钟、五分钟…… 师:你猜,老师要花多少时间?(学生猜)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小海龟的奇迹吧! 师运行小房子()和立方体()的过程。 师:你看出其中的神秘了吗? 生猜:用了“房子”“立方体”拼音的首字母…… 生尝试操作:打开 Logo 语言,输入?xfz、?lft。验证不可以。 师:想知道其中的神秘吗?老师给小海龟吃了增强记忆力的营养品了,预先就牢牢记住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