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负面影响分析对目前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负面影响分析 近期,政府公布了五家上市新股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即国有股的减持价格与社会公众股的发行价格一样。这一政策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反响,股市持续数天大幅度下跌,从而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笔者认为,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从而充实社保基金,这从宏观经济的战略性角度来考虑,是有着极为合理的内含的。由于建国前 30 年,国有企业始终充当着我国工业进展的主力军。1979 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扶持经受了三个阶段:一是财政直接拨款;二是“拨改贷”,由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三是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资。这三方面的扶持政策由于没有完全塑造好国有企业的良性运行机制,因此它们仅仅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必要的中间环节,虽然它们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本钱支出、以及所留下的巨大的后遗症。因此目前政府通过证券市场进展国有股减持,以充实社保基金并健全社保体制,这一方面有助于我国体制转轨的更平稳过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更有效的和更大刀阔斧的推动等。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可能还将面临着、国有股减持的合理定价和合理节奏等问题。或者更明确地说,目前国有股的减持方案、尤其是其定价方法,可能很难为市场所认同、并作为政府的中长期的政策模式。由于这项政策的长期实行,可能会使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三方面的严峻风险。即: 一、可能会动摇人们的市场信念 目前多数人士认为,国有股减持的合理定价,应当是在净资产值之上、合理上浮肯定的比例,如 20%等。例如发起人股为 1 亿股,社会公众股也为 1 亿股,后者发行价为 10 元。那么发行后,发起人股的每股净资产值将由 1 元上升到 5.5 元。假如国有股按净资产值上浮肯定的比例减持,那么也可以到达 6-7 元的价格,即到达瞬间资产增值 6-7 倍的水平。对此发行溢价和国有股增值的结果,多数人士认为是可承受的。由于政府用这部资金帮忙的是弱势群体、这局部弱势群体在历史上为这个社会作出了巨大奉献、而且保持弱势群体的根本生活稳定是经济持续进展的必要条件等。但是假如国有股减持的价格与公众股发行的价格一样,这就意味着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将再提高到翻倍的水平(由于实际减持价格消逝了 21 元乃至 31 元的状况),这就使得很多人感到难以承受。而且股份逐步走向全流通,这是证券市场的标准进展的要求。但是新股上市的国有股减持,并不是针对目前证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