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3 篇)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觉,许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浅薄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现总结如下: 一、培育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老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安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必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忙、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觉,当老师的引导语常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渐渐产生;当教育评价也常常关注到小组的进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渐渐得到培育。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争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争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应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对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安排了许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化的合作成效。老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加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觉,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老师要特别留意培育小组长的组织协调力量,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中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舞全体成员积极参加,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老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加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认真观看、深化思索也是参加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爆发,在原有的根底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化,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