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优化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之初探》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活动课程。它根据儿童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融合组织成最简单的、最新的社会常识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特点。教材安排了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内容于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对学生宽阔的生活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展。在教学中,老师要遵循这些特点,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 、体验,在学习中成长猎取对社会的整体感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育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激励为手段,以探究为方法,以实践为根本,以创新为目的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动因,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才会积极的开动脑筋,勇于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育中的激励手段就是对学生正当的心理需求的满足,通过外化刺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加实践。这就好比在一池春水中激起“涟漪”而产生的“震动效应”。 一、教学中的路标——导课 巧妙地导课是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老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1、启迪思维,激趣导入。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习社会课程提供了丰富素材,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对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讲授新课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如动画、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绿色日记》的一课时,我出示了几组图片:绿树葱茏,芳草茵茵的住宅小区,新奇空气,蓝天白云,令人陶醉 ······适当加入旁白。然后问:“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你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