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走进生活,让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进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老师必须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迁移到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把孩子的眼光引到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 ,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一、让生活走向孩子们的课堂课程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假如要让学生同意并积极参加活动,必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点设计组织活动内容。儿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自然地运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参加活动,并深化体味活动的内涵,加深对生活和自身的理解。孩子成了生活和学习的“主角”。通过亲身参加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努力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进展,在活动中获得生成和进展。我们呼唤让生活走进品德生活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出发,组织活动,展开活动。如在学习《亲亲大自然》这一课时,假如像以往老师仅仅地空头说教,学生就无法兴致勃勃,可能无法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也就达不到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将课堂设在在校园的小花坛边,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在轻松的呼吸和愉悦的参加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回归大自然的欢乐之情。孩子们也在我的引导下进一步观察着自然生物,寻找有趣的发现,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效果真不错。二、让情感体验丰富孩子的课堂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加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积累经验、进展能力。因此,我们老师关注的不应是自己在课堂上怎么说、怎么做 ,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更多地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超越个人狭隘的生活境界。假如我们坚持这一点,我想: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儿童一定能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中自由地汲取与生长,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心田里就会播下一颗又一颗的道德的种子:善良、诚实、公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