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践行策略,打造高效课堂》小学科学教育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得出科学结论、探究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此,科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创新是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科学教学来看,老师囿于教参,把教参当作金科玉律,肢解教材,分析注入,提问呆板化,讲授单一化等都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老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也要有创新,科学教学只有在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在科学课中,我仔细学习和实践《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地运用策略,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打造高效课堂的良好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游戏、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科学教学情景,以此来抓住学生的心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讨论的问题。例如,教《灯泡亮了》一课,学生看到桌上摆着的材料:导线、电池盒、电池、开关、灯泡、手电筒等。立即会想到讨论有关电的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出有关电的问题:“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电从哪里来?”、“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怎样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我们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的?”……接着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灯泡是怎样亮了?”从而明确本课要讨论的问题。只要老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空间,信任学生自己能主动的探究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要及时肯定。即使有的不是本课要讨论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培育学生对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