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

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_第1页
1/3
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_第2页
2/3
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_第3页
3/3
蜗牛记 10 月中旬的一天,雨后的中午似乎特别的凉爽,我正在办公室看书,突然有人喊到:“报告王老师,你看这是什么?”我一抬头,原来是 504 班的陈涛同学,他把两只手一抬,上面有许多的蜗牛。“王老师,给你。”“陈涛,我们现在是五年级了,不养蜗牛了!”他哦了一声,回过头说:“那我想去饲养可以吗?”“为什么?”“我听班级的同学说饲养蜗牛很有趣!”原来陈涛同学是四年级的时候从外省转来的,还没有养蜗牛、观察蜗牛的经历。我给了他两只一次性的杯子,他拿着杯子喜滋滋地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想起了两年前第一次教学科教版《蜗牛》的情景。一、吃“蜗牛”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蜗牛背著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是一般人对“活”蜗牛的印象──身体柔软、背著重壳、缓慢爬行的动物;对于生长在农村的我,蜗牛是最熟悉不过了。但我讨厌蜗牛,甚至看到它有些恶心,这要源于我小时侯的一次吃“蜗牛”。在我朦胧的记忆中,我得了一种病,爸妈听说这种病只要吃蜗牛(其实是鼻涕虫)就会好的,于是我妈妈把“蜗牛”蒸鸡蛋让我吃,我不知情的吃了下去……就这样我看到蜗牛、鼻涕虫就会恶心,很讨厌它们。虽说在常识教学中也有软体动物一课,任务在身的我,只好让学生捉、学生养,自己基本上是远远地看一下,观察完后就结束了。新课程实施后,提出学生要亲历科学的探究活动 ,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时,老师自身应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这包括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还要具有相应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为此我千方百计地查寻资料,终于发现蜗牛、鼻涕虫等软体动物可以食用,还可以治病。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不是也“吃” 过瓢虫吗?更何况还有人与我一样吃过鼻涕虫蒸蛋,为此我对蜗牛等软体动物开始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捉蜗牛三年级科学课有一单元蜗牛的教学内容,我开始用以往的教学经验,让学生课前先去捉由于是国庆前布置的,假期一结束后,有的学生说忘了;有的学生说这些天总是晴天,捉不到蜗牛;还有的同学是家长帮着找了两只;反正收获不多。面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们,我只好硬着头自己去捉捉看,拿了一只塑料杯到学校花坛去碰碰运气。十多分钟过去了,我一无所获。于是我埋怨老天,这些天为什么不下雨,久晴的日子让蜗牛躲在家里不肯出来。不一会儿,有个四年级的同学要帮我一起找,于是我们两个人趴在花坛旁开始寻找。望着学生认真认真的模样,我不敢怠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科学案例:蜗牛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