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3.1 环境污染学案 导学[教学目标]1.明确环境污染的概念,知道环境污染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类型。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3.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增强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参考课时]1 课时。[教学建议]导入新课:方案 1:可以利用单元导语和本节开篇的情境导入。方案 2:可借助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对环境污染的描写导入。方案 3:朗诵节选自《地球,您好!》的歌词导入。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由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黯淡无光;当冰山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当城市的车川流不息,从此没有一点安详。对环境污染概念的讲解可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从原理上解释,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必要求学生机械背诵。引导学生读环境污染景观图,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污染。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环境污染的分类方法。然后教师可举例,如局部污染,表现为点源污染,如某个工厂的噪音污染、热污染等,区域性污染属于面源污染,如造纸厂、印染厂、电镀厂等废水对河流的污染,巨型油轮沉没造成的石油污染,而大气污染往往具有全球性。先让学生读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及主要污染物图,说出水污染物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教师课进一步说明水污染各类物质的危害,如酸碱污染使水体的 pH 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并影响渔业。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热污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危及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然后再让学生课下仿照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及污染物图,查阅有关资料,说说大气污染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污染物。环境污染物质的来源比较容易理解,教师课作如下解释:四类污染源可概括为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两个大的方面,其中交通运输既具有生产性由具有生活性,但以生产为主。因为教材位专门讲述交通运输带来的污染,教师可作简要介绍。对于人类环境中的污染物来源示意图可作如下说明:某种污染物可来自不同的污染源,如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都可产生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造成水污染,工业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