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学案_第1页
1/7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学案_第2页
2/7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学案_第3页
3/7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 m 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 v、v′,算出碰撞前的动量 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 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2.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天平、直尺、复写纸、白纸、圆规等.3.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按照如图 1 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图 1(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 10 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小球所有的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 P 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 10 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N.如图乙所示.(6)连接 ON,测量线段 OP、OM、ON 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 m1·=m1·+m2·,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1.数据处理验证表达式:m1·=m1·+m2·2.注意事项(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3)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 1 如图 2 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图 2(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中 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m1多次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OP.然后,把被碰小球 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 m1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m1、m2B.测量小球 m1开始释放高度 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D.分别找到 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NE.测量平抛射程 OM、ON(3)经测定,m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