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院校培训质量 培育多元化人才提高院校培训质量 培育多元化人才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院校培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但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的大形势式下,院校培训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国内院校培训稳步推动的大前提下,提出适合我国和国际的多元化人才战略,为社会快速进展奠定良好基础是非常急需的。 关键词:院校培训质量;多元化人才;定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02-0108-0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形势下,要求人才也要多元化。未来社会需要大批制造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协作型人才、国际通用型人才,院校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和确定新的人才素养、人才培育、人才管理、人才战略等方面的人才培育目标和规格,加强文化教育,提高院校培训质量,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多元化人才。 一、目前院校培训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培训管理体制的惯性 改革开放 30 年来,院校培训管理体制改革的成绩斐然:原有的条块分割的办学格局被打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理顺,院校自主办学地位得到了较大增强。然而,隐身于成绩背后的问题却依旧不少:政府仍然没有完全从微观管理的范畴中挣脱出来;其所拥有的院校培训管理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一些本该下放的权力还没有下放,其中就包括对院校培训质量的监督和评价权。正是由于政府集监督权与评价权于一身,才导致政府理所当然地成为院校培训评估的唯一主体,而院校则身处被动接受的地位,自然也就难以充分彰显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估过程中表现出应付式的做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院校培训市场机制的缺位 院校培训市场机制仍未充分发挥其本应具有的作用。由于政府控制着院校培训资源的分配权和院校培训的质量标准,院校培训领域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院校没有建立起自我进展的约束机制,也没有感受到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动力和活力。所以,不同院校之间竞争的实质仍是政府对院校满意度的竞争,每一所院校都期望通过赢得更高的满意度来猎取政府更多的院校培训资源投入。 (三)院校升级造成院校培训质量下降 近几年来一夜之间升格的院校,无论是在师资水平、实验设备、教学实习实验基地、教学经费等各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院校培训教学的要求。特别是一个院校所应具备的浓厚学术氛围和良好的教风学风,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