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坛发言稿:教学竞赛与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论坛发言稿:教学竞赛与学科学问的重要性 王广杰 今日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教学竞赛与学科学问的重要性“. 首先谈教学竞赛。 我是 2025 年毕业后进入二附中工作,到今日已是工作的第 12 个年头了。回想起来,这十余年来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竞赛许多次。平均下来差不多快每年一次了。 关于竞赛,我感受最深的两点就是:首先,它考验的是个人的毅力和自信。 由于每次竞赛都要经过长时间的修改打磨、试讲调整,常常是弄得筋疲力尽,但是能坚持到最终,一般就没问题。其次,这背后所呈现的又是团队的合作与支持。每场竞赛其实都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背后都有许多的人在为我们供应着各种各样的帮忙。让我记忆尤深的还是 2025 年那次参加第四届“圣陶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由于是代表北京市,市里、区里、学校都很重视,所以压力特别大。教案经过反复修改,试讲经过反复调整,这其间从语文组全体老师到学校的各层领导,再到西城区以及北京市的教研员都在后面给我供应着巨大的支持和帮忙。至今回想起来,依旧非常感动。 竞赛收获也很大,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力量的不断提升,二是学科学问的深化领悟。对于后者的体会尤为深刻。而且我慢慢地熟悉到,竞赛比到最终所比的决不是外在的形式技巧,而肯定是你对于学科学问的深化领悟程度。 下面我就来重点谈一谈有关学科学问重要性的问题。 语文的学科特点打算了其学问特别庞杂,时间关系今日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点来谈。我重点谈一下语文教学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 这些年来我的阅读教学感悟是:语文阅读课的核心是文本解读。而文本解读的关键是翻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细品语言,深挖情感。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就必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科学问,引导学生找到一个深化解读的切入口。 我说一个有关教学的隐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大家都很熟识这篇文章。故事很简洁,叙述的就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有一天缘溪而行,林尽水源,结果发觉一山。并继而发觉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是一种特别奇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