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书心得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暑假读书心得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最近,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似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气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 8 小时,而且这 8 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老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苦恼,我认真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假如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神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根底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老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15 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神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老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气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