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十八)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解析:选B考生从题中可知,张之洞、袁世凯作为官员推动了禁止缠足的运动,所以依据天足会发行的书目可以看出“借助了官方权威”,故B项正确。A项“民国政府”与材料“1904年”不符;C、D两项材料未体现。2、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解析:选D“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表明服饰文化并未颠覆传统,故A项错误;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是随着外国的侵华战争,故B项错误;“普遍接受”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表明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3、(2019·宿迁质检)《申报》1897年7月14日报道,“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谓之较之两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则凡诸不同者,不待两三年也,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材料表明近代上海()A、中外贸易发展较快B、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较大C、社会习俗趋新善变D、地处通商口岸交通较便利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较之两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说明近代上海社会习俗变化较快,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中外贸易,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受西方影响”,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上海因地理优势而变化,D项错误。4、(2019·盐城期中)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A、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B、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C、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D、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粤女学生的着装反映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大公报》和广东教育司则批判粤女学生的着装,体现了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B项正确。教育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排除D项。5、(2019·海门一模)《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B、西餐成为中国人款待贵宾的一种时尚C、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D、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动中逐渐流行开来解析:选D据材料“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城市社交活动中西餐逐渐流行,故D项正确。6、(2019·南京调研)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謦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解析:选C报刊、郑观应和康有为对缠足问题的关注表明少数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女性裹足,这是风气开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7、(2019·常熟调研)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正清的观点提供论据的是()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